https://www.polison-tool.com.tw/custom_138499.html
瑞昇金屬為什麼會走到停業?台灣竟有1~2萬家企業隱藏停業危機
瑞昇金屬為什麼會走到停業?台灣竟有1~2萬家企業隱藏停業危機
瑞昇金屬為什麼會走到停業?台灣竟有1~2萬家企業隱藏停業危機2025年8月12日,擁有51年歷史的瑞昇金屬工業突然宣布停業。這家資本額新台幣2.5億元的半導體材料大廠,原本專精於電子級化學材料,卻在資金斷鏈與銀行緊縮銀根的壓力下,難以支撐營運。再加上中美貿易戰升溫、美國加徵關稅與鋼鋁關稅調高至50%,同時伴隨 金屬原物料價格上漲與全球運輸成本攀升,出口利潤被極度壓縮,最終成為第一家倒下的大型半導體材料供應商。然而,這絕非孤例。根據產業估算,台灣仍有至少1至2萬家傳統製造業與金屬加工企業,正面臨同樣的存亡危機。
銀根緊縮:企業「有訂單卻沒錢周轉」
台灣一向以「中小企業立國」聞名。根據中小企業銀行報告,台灣目前有146.5萬家中小企業,占全體企業的97%以上,是經濟的支柱。然而,金管會的數據卻揭露一個殘酷現實:銀行放款高度集中在大企業,多數中小企業根本借不到錢。
這就形成了結構性矛盾。企業即使接到訂單、有生產能力,但因缺乏資金周轉,最終也可能走上停業之路。瑞昇金屬雖然資本額達2.5億元,規模遠超大多數工廠,仍因銀根緊縮無力支撐。換句話說,如果連「大隻的」都撐不下去,那些資本額只有幾百萬的小工廠,風險就更大了。
關稅壁壘:利潤被吃掉一大半
更大的外部壓力,來自國際關稅。根據經濟部資料,2025年美國針對台灣金屬相關產品加徵高額關稅:鋼鋁製品25%、手工具與水五金32%、機械產品32%。而美國正是台灣最大出口市場,光是鋼鋁製品輸美就有43億美元,占比超過三成。
台灣經濟研究院進一步指出,美國甚至將鋼鋁關稅拉高至50%,等於直接把廠商利潤腰斬。對於靠薄利競爭的台灣廠商來說,這幾乎就是「慢性窒息」接單不一定賺錢,反而可能倒貼。這也是為什麼許多業者寧願不接單,乾脆縮小產能。
延伸閱讀:拋光產業撐得住嗎?中美貿易戰我們該如何應對?
景氣數字:數據也在亮紅燈
如果只看個別案例,可能會覺得是個別管理不善,但實際上,數據已經全面亮紅燈。根據中華經濟研究院,2025年4月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(PMI)掉到48.9,正式進入緊縮區間,顯示訂單、庫存與產能都在下滑。
經濟部的製造業生產指數也呈現結構分化。雖然整體製造業還有年增,但基本金屬業年減-6.15%、化學材料業下跌-1.94%。這說明「與國際貿易直接掛鉤的產業」首當其衝,而瑞昇金屬正是其中之一。
台灣1至2萬家傳統產業恐步上瑞昇金屬後塵
台灣中小企業家數是台灣經濟的基石,然而學界研究《國內中小企業財務危機預警模式》指出,如果以資本額、負債比率與客戶集中度等指標交叉分析,全台至少有1~2萬家企業正處於高風險狀態,即使在最保守估計下,也有 5000~8000 家隨時可能陷入財務困境。
這些高風險企業往往有一些共通點:雖然資本額已經超過1000萬,但多年來缺乏設備更新與技術升級;即使經營超過20年,仍停留在傳統製程;負債比率高企,現金流極度吃緊;甚至嚴重依賴少數大客戶。這樣的經營結構,讓他們在全球供應鏈震盪、國際競爭者崛起時,幾乎沒有調整空間。一旦景氣反轉或國際貿易規則出現變動,企業就可能瞬間失去競爭力,淪為下一個「瑞昇金屬」。
勞工市場:無薪假潮開始浮現
危機不只在產業數據上,也已經反映在勞工市場。根據勞動部統計,截至2025年中,全台有160家企業實施無薪假,影響人數將近2900人。其中製造業占比高達87%,金屬與機電產業更是重災區,共有85家企業、超過2000名勞工被迫減少工時。
進一步看,僅因「對等關稅」就有38家企業、1189名勞工受到影響。這些數字背後,代表的是一個個家庭的生計壓力。換句話說,國際貿易戰爭並不只是數據遊戲,它已經實實在在落在基層勞工的生活中。
面對強大的金融危機 我們該怎麼辦?
瑞昇金屬的停業,讓人看清台灣製造業的結構性問題:資金難借、關稅重壓、技術不足。那麼,我們該怎麼辦?
短期來說,政府需要建立產業預警機制,及早協助財務陷入困境但仍具競爭力的企業,避免因資金斷鏈而倒閉。同時,應啟動專案融資,針對製造業的關鍵廠商提供資金支撐,避免供應鏈斷裂。
中長期則更需要推動智慧製造與低碳轉型。唯有讓傳統產業提升附加價值,才可能在高關稅、低利潤的環境下存活。同時,市場必須多元化,不能過度依賴美國,應積極拓展東南亞與歐洲市場,降低風險。
最後,企業自身也得調整思維。光靠「規模大」不保證能活下去,真正的關鍵是能不能轉型。投資技術、提升品質、減少單一客戶依賴,才有可能走出惡性循環。
https://www.polison-tool.com.tw/custom_137612.html
看看ChatGPT-4o對於拋光產業未來怎麼看?AI 導入傳產新方向!
看看ChatGPT-4o對於拋光產業未來怎麼看?AI 導入傳產新方向!
看看ChatGPT-4o對於拋光產業未來怎麼看?AI 導入傳產新方向!
隨著人工智慧(AI)技術突飛猛進,許多傳統產業正在面臨產業數位轉型的浪潮。而拋光加工、表面處理產業也不再只是靠經驗與技術的傳承,也可以開始引入智能分析、機器學習甚至語言模型,為製程優化與生產效率帶來前所未有的突破,我們就來看看ChatGPT-4o對於拋光產業有什麼看法吧!以下為都是利用ChatGPT所產出的內容。
拋光產業的痛點有哪些?AI:人力成本高、技術斷層、標準難一致
傳統拋光多仰賴師傅經驗進行手動打磨,面對工件形狀複雜、品質標準嚴苛的挑戰,若無穩定的技術團隊,往往容易出現:
品質不一,難以標準化;
新人訓練週期長,技術斷層問題嚴重;
工時高、人力成本不斷攀升;無法即時調整製程參數,錯誤發現太慢。
ChatGPT-4o怎麼看AI導入的三大方向?
ChatGPT-4o 認為,要讓傳產真正轉型,不能只是買機器、裝感測器而已,更重要的是「把知識轉化成系統能理解、能學習的格式」。以下是拋光產業導入 AI 的三大應用方向:
自動化機台搭配智能參數建議系統
透過 AI 分析過去拋光成品數據,建立參數建議模型。即使是新人,也能依照系統指引調整:
噴射角度
拋光壓力
進給速度: 不僅大幅降低試錯成本,也提升了加工穩定性。
品質瑕疵辨識與預測維修
導入影像辨識系統與 ChatGPT 類 AI 模型,結合歷史數據進行:
表面瑕疵即時辨識
拋光不良原因推論
設備維修時機預測:讓QC從事後補救,改為事前預警,增加效率。
智慧客服與技術傳承平台
很多拋光公司面臨「師傅退休就沒人懂」的窘境。透過語言模型訓練資料庫:
記錄常見工件處理方式:即時提供技術建議
建構內部 FAQ 系統:將老經驗轉為年輕人能理解的知識內容。
不是機器取代人,而是人+AI 變更強
ChatGPT-4o 並不預測AI會全面取代拋光人力,而是強調「輔助人員快速上手、穩定製程、累積智慧資產」才是關鍵。真正的轉型不是把人換掉,而是讓每一位操作員都能像資深師傅一樣聰明決策。拋光產業正站在一個技術轉捩點上,誰先導入 AI,誰就能搶下高端訂單與國際競爭力,與其等到競爭對手升級,不如現在就開始佈局!
延伸閱讀→拋光產業撐得住嗎?中美貿易戰我們該如何應對?
https://www.polison-tool.com.tw/custom_137503.html
鑽石需求慘跌 是人造鑽石害的嗎?鑽石加工面臨窘境
鑽石需求慘跌 是人造鑽石害的嗎?鑽石加工面臨窘境
鑽石需求慘跌 是人造鑽石害的嗎?鑽石加工面臨窘境
「鑽石恆久遠,一顆永流傳」——這句膾炙人口的經典廣告詞,在2025年的今天,鑽石的光芒似乎正逐漸黯淡。這不僅僅是因為年輕世代消費觀念的改變,又隨著中國及美國需求低迷、結婚率下滑,加上培育鑽石迅速崛起、價格低廉,造成傳統鑽石加工與銷售體系陷入重重困境。
全球鑽石產業怎麼了?
全球鑽石產業,現在正面臨一場堪稱「百年最大轉型」的風暴。簡單說,賣不動、囤太多、競爭又變強,三大壓力正同時上門敲門。
過去,美國與中國是全球鑽石主要市場,但這兩國失業率不斷攀升人民經濟負擔大增,又加上近年來追求性價比,人造鑽石市場又逐漸成成熟,當然也間接的造成天然鑽石的需求下降。
但難道人造鑽石的出現就是天然鑽石需求的主因嗎?其實不盡然。
美國貿易戰 完美轉換購物需求
美國作為全球最大拋光鑽石市場,過去長期支撐著高價鑽石的需求神話。但當川普政府祭出高達10%的進口關稅,甚至傳出未來可能再加碼至27%,購買鑽石的成本突然被放大了許多,在這種價格壓力,讓消費者開始重新思考:「我真的需要天然鑽石嗎?有沒有更便宜、但一樣美的選擇?」而培育鑽石(Lab-Grown Diamond)給出了一個完美的答案。
雖然部分業者呼籲美國政府應將鑽石視為原料排除在關稅之外,但問題早就不單單是成本增加而已。自從Pandora在2021年宣布全面改用人造鑽石後,美國年輕一代的消費者,對於鑽石不再被視為愛情與婚姻的唯一象徵,更像是一種可以自由搭配、展現自我風格的配件。既然人造鑽石既漂亮又實惠,為什麼還要為了一個傳統象徵,花大錢執著於天然鑽石呢?
中國結婚率不斷下降 鑽石自然賣不動
2024年,中國全國結婚登記僅610.6萬對,創下1980年以來的新低,年減幅度超過20%。與2013年最高點1346.9萬對相比,短短十年內結婚對數幾乎砍半。這意味著,每年「該有」的一半鑽戒需求消失了。
那為什麼中國結婚率大幅下降?隨著中國內部經濟壓力加劇、消費信心不足,許多年輕人對結婚望之卻步。又加上隨著教育普及與社會觀念轉變,不論男女越來越多人選擇不婚或晚婚,婚姻不再被視為人生的必經階段。而在此同時,農村地區的低學歷男性因婚配資源不均,面臨更高的失婚風險,使中國整體結婚人數出現結構性的萎縮,反映出婚姻制度正受到深層社會變遷而出現挑戰。
鑽石需求與原料雙殺 拋光加工業進入寒冬
除了全球鑽石需求持續下滑外,主要鑽石出口國俄羅斯又因受到歐美制裁,出口受限,導致原料供應出現嚴重短缺。對仰賴鑽石珠寶市場的拋光加工業者而言,不僅訂單變少,連可用於加工的原石也日益稀缺,連帶使拋光加工機、切割設備的市場需求同步下滑。
在此同時,拋光技術本身也面臨轉型壓力。為了降低傳統「硬對硬」加工所產生的損傷層,部分高端應用正逐步導入化學輔助或大氣電漿輔助等新拋光技術。這使得整個拋光產業正朝向技術門檻更高的方向發展,原本依賴勞力與價格優勢的低階拋光加工逐漸被市場淘汰,形成「兩極分化、高低落差擴大」的M型化產業結構,中階技術與規模的業者則面臨生存壓力,甚至可能逐漸消失。
鑽石產業的下一步:價值重建
從需求端的消費轉向,到供應端的原料斷鏈,再到產業鏈中段的技術轉型,鑽石產業正經歷一場「價值再定義」的劇烈震盪。天然鑽石不再是唯一象徵恆久與承諾的媒介,而是被放進性價比與環境意識的天平上重新衡量。
對傳統鑽石加工業者來說,雖碰上了艱難的轉型期,但對具備技術創新與應用彈性的拋光設備製造商與高端加工廠而言,反而可能是一次跳脫紅海競爭、切入新應用的黃金契機。當鑽石不再只是情感象徵,而是材料、設計與科技的載體,產業的價值才會真正重生。
https://www.polison-tool.com.tw/custom_137482.html
拋光產業撐得住嗎?中美貿易戰我們該如何應對?
拋光產業撐得住嗎?中美貿易戰我們該如何應對?
拋光產業撐得住嗎?中美貿易戰我們該如何應對?
最近,美國對外大幅調高對等關稅,加上匯率劇烈波動,讓台灣的出口製造業面臨雙重壓力。雖然美中貿易戰在5月談妥暫時停火,但市場普遍預期,新台幣可能會在一年內升值到28元,台灣傳統製造產業恐面臨「接單卻難獲利」的嚴峻局面。
美國關稅問題最新概況懶人包
美中暫時降溫:關稅暫緩90天(至8月),30%與10%關稅仍具壓力。
美歐談判中:延後至7月9日,川普強調「要成果,非空談」。
台灣須面對:匯率升值壓力 + 關稅不確定性 + 供應鏈去中化挑戰。
面對美國關稅、台幣升值壓力,拋光產業有何影響?
外銷拋光機業者 因台幣升值獲利壓縮
美國客戶多以美元計價採購,台幣升值意味著相同訂單金額換匯後收入減少,再加上美國課徵15~30%不等的對等關稅,廠商不僅得負擔更多出口成本,毛利率也隨之大幅下滑,業者會直接面臨「做越多、賠越多」的窘境。
紅色供應鏈 造成產地溯源受限
即使最終產品在台灣加工組裝,但只要部分原料、零件或半成品來自中國,都可能被美國視為「紅色供應鏈」商品,遭到高稅率課徵或額外查驗程序,導致報關流程更複雜,通關時間更長。
下游客戶壓價 談判壓力增加
下游客戶普遍面臨整體通膨與供應鏈不穩,為了維持終端售價競爭力,往往要求供應商吸收部分關稅與匯損,因此會造成拋光加工業者在議價過程中,價格談判空間受限,壓力大增。
生產成本上升 難以轉嫁給客戶
近年原物料、金屬耗材、工資與運輸費用皆呈現上漲趨勢,加上碳費、環保要求等額外支出,企業營運成本節節攀升。然而,受到全球市場價格競爭與買方市場影響,台灣廠商往往無法將這些增加的成本完全轉嫁給客戶,只能自行吸收,營運壓力進一步擴大。
危機就是轉機 MIT拋光加工替代方案
從美中關稅、台幣升值,到全球供應鏈重組,2025年對出口型製造業而言,充滿挑戰。但對有能力轉型的拋光加工業而言,這也正是一個重新定義價值、升級競爭力的關鍵時刻。
台灣在金屬加工、機械自動化、表面處理技術上具有深厚基礎,只要能善用政策工具(如出口補助、產線升級貸款)、強化品牌與品質控管、加速開拓海外市場,MIT拋光產品將能在高關稅、高匯差的時代中殺出重圍,危機不會消失,但轉型能讓我們走得更穩、更遠。
https://www.polison-tool.com.tw/
旻鈺科技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