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闆必學!常見的拋成本光問題有哪些?加工成本計算大哉問!
在金屬加工或模具製造中,拋光往往是最後一道工序。我們很常會被詢問:拋光成本為什麼這麼高?其實,拋光成本不只是「拋光機台跟耗材的錢」,裡面還藏了很多隱性支出。如果沒有好好分析,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把利潤吃光。
拋光成本怎麼計算?
(月產量機台折舊+維護+耗材+人力+電費+重工/報廢月產量)÷月產量=單件拋光成本
其實所有支出最後都會平均分攤到每一件產品身上,只要其中某個環節特別高,就會直接推升單件成本,所以只要其中某個環節特別高,就會直接推升單件成本。
拋光成本判斷建議:
拋光成本≤總成本的5% → 正常
拋光成本5~10% → 偏高,要檢查效率與良率
拋光成本>10% → 太高,明顯拖累利潤
常見拋光成本問題
拋光成本過高,造成業主對於拋光設備投入、拋光意願降低,但很有可能是因為選擇了不合適的拋光技術或是耗材。
- 機台效率不足:工件週期時間(Cycle Time)偏長、OEE(整體設備效率)低,等待換治具、換料時間拉過長。
- 人工作業比率過高:過度依賴手工拋光與修邊,不僅拉高人力成本與加班費,也難以建立標準化流程與交接制度。
- 重工與報廢:表面粗糙度Ra不穩、拋痕與橘皮重複加工,造成材料與工時雙重浪費。
- 耗材壽命不佳:磨料、研磨液無法重複使用,造成拋光成本提高。
- 機器空轉時間過多:機台與工件數量不成正比,造成機台僅能處理單件或少件,造成整體工作時間拉長。
快速檢查拋光成本的關鍵指標
很多業者以為「拋光成本就是耗材的錢」,但其實整體結構才是重點。以下指標能幫助快速判斷自家拋光成本是否偏高:

還有什麼情況會影響拋光成本?
- 人工佔比超過30%:表示還在靠大量手工,成本高且不穩定。
- 良率低於95%:重工/報廢太多,等於錢丟水裡。
- 單件加工時間超過15分鐘:訂單量一大就會塞車,產能不足。
- 耗材佔比超過25%:代表耗材消耗太快,或是選用不適合的產品。
- 單位成本接近或超過銷售價的80%:毛利不足,做越多賠越多。
如何改善拋光加工成本問題?
- 導入自動化拋光機台:讓一人能同時看管多台機台,降低人力比例。
- 最佳化耗材選擇:選擇壽命更長、效率更高的耗材,再選擇正確的拋光技術。
- 優化機台利用率:設計治具讓一次能加工更多工件,減少空轉。
- 品質管理:修正前置處理流程、標準檢驗流程,減少重工與報廢。
- 能效管理:檢視耗電量,汰換高耗能設備,或調整運轉模式。
拋光成本看似只是最後一道工序的支出,實際上卻深深影響到整體利潤。無論是人力比例過高、機台效率不足,還是耗材消耗過快,都可能讓單件成本被放大。掌握成本結構、檢查關鍵指標,並針對問題改善,才能讓拋光真正發揮價值,而不是成為壓縮毛利的黑洞。
如果您想要降低拋光成本,或是遇到任何拋光加工上的問題,不妨直接來電聯繫旻鈺科技,我們將有專業人員與您一同討論,找到最適合的解決方案!